一、单项选择题
1.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受心理辅导的人精神都有问题
B.心理健康的人人格健全
C.考试焦虑不是心理问题
D.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
3.教师对学生期望的积极预言效应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马太效应
4.学习新信息对回忆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是( )。
A.倒摄效应
B.前摄效应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就要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二、案例分析题
1.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认真备课、讲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好,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小李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她经常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
请从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王老师教学生学习认字,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他开始引导学生:“你头顶上是什么?”
学生想了想:“头发。”
老师:“头发上面是什么呢?”
学生:“屋顶。”
老师:“屋顶上面呢?”
学生:“瓦片。”
老师有点着急:“你们好好看看,上面到底还有什么?”
学生低语:“还有,还有小鸟在飞。”
请运用所学教学原则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3.课堂上,胡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练的几笔勾画出一只公鸡,并总结出画公鸡的七个要素。接着,胡老师让四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四种不同的图形,由胡老师按画公鸡的要素依次在这四个不同图形上分别添加几笔,画出了四只栩栩如生的公鸡。这使同学们精神为之一振,都想一试身手。于是,胡老师让全体学生在纸上动手画公鸡。在观察学生画画的过程中,胡老师没有批评任何一个学生画得不像,而是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后,胡老师要求学生剪下画好的公鸡,贴在一张画有养鸡场的铅笔画纸上,构成了一幅具有千姿百态公鸡的漂亮作品。后,胡老师别具匠心地用铅笔画和纸篓做成了立体鸡,并在鸡背上开个洞,让学生把剪下的碎纸片儿揉成颗粒作为饲料喂鸡,教室很快干净了。
请分析案例中的胡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教师角色。
三、论述题
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2.B【解析】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所以,心理健康的人人格完整。
3.C【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4.A【解析】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效应(倒摄抑制)。
5.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系统掌握其成长发展的资料,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培养,采取弹性教学制度等教学组织形式。
二、案例分析题
1.(1)小李老师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的行为履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但是她对不认真听课的学生采取罚站,甚至用不许进教室听课的方式惩罚学生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特别是小李老师用不许学生进教室听课的方式惩罚他们,严重地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因此,她惩罚学生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而且是违法的。
(2)①小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案例中的小李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很受学生欢迎,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
②小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小李老师到岗后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技能,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③小李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李老师对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另外,她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④小李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小李老师体罚学生,并且不让学生听课的做法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2.(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启发性原则,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的思维未向王老师预设的方向发展,启发不当,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2)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性原则的提出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案例中,王老师教学生学习认字主要使用了言语直观,言语直观往往要结合学生经验,效果会较好。王老师虽然运用了直观性原则,但是其在运用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盲目运用言语直观。案例中的学生正处于认字的阶段,年龄较小、经验较少,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模像直观和实物直观为主,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此外,王老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所用语言过于宽泛,引导性不强,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注意对问题的补充,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思考。
3.(1)“授业、解惑者”角色。胡老师总结了画公鸡的七个要素并将画公鸡的技能传授给学生,体现了这一点。
(2)“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首先,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有序进行,给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胡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全面把握了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等要素。其次,胡老师在教学时间分配、内容安排和教学活动展开等方面都做了合理组织与安排,调动了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在预设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后,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肩负了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确定了教学目标,维持了班级纪律,使班级活动有序进行,并不断引导学生,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3)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重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胡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批评任何一个学生画得不像,而是不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终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三、论述题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有:①问题要小而精;②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③要有适当的难度;④要富有启发性。(2)设置合适的目标。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不是由他人设定时,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需要注意的是,反馈须明确、具体,并紧随学生的学习结果。(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地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