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题型:单选题)
患者家属发现患者持续睡眠,呼之不应,对光刺激不敏感,但轻掐手臂会有退缩动作。经检查,患者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均正常,则该患者正处于( )状态
A.意识模糊
B.嗜睡
C.轻度昏迷
D.重度昏迷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病人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病人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剌激无反应,对疼痛剌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剌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知识点:
[ "临床专业知识-诊断学-常见症状-常见症状-意识障碍" ]
第2题(题型:单选题)
解热镇痛抗炎药机制与下列何种物质有关:
A.COX
B.Ach
C.GABA
D.5-HT
E.DA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机制的知识点。(2)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根据NSAIDs化学结构不同,通常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吲哚类、芳基乙酸类、芳基丙酸类、烯醇酸类、吡唑酮类、烷酮类、异丁芬酸类等。NSAIDs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环氧化酶(COX)活性而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故选A。
第3题(题型:单选题)
关于解热镇痛抗炎药说法正确的是:
A.其作用机制是促进体内COX的生物合成
B.镇痛作用对剧痛及内脏绞痛疗效好
C.只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体温正常者几乎无影响
D.对炎性疼痛无效
E.NSAIDs主要通过促进下丘脑PG的生成而发挥解热作用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C。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的知识点。(2)酶(COX)活性而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3)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COX的生物合成(A错)。COX是体内合成PG的关键酶。(4)镇痛作用: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抑制炎症局部的PG合成而产生。主要对慢性钝痛,特别是炎性疼痛有效;对剧痛及内脏绞痛无效(B,D错)。(5)解热作用:只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体温正常者几乎无影响(C对)。下丘脑调节和支配正常体温,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和产热之间保持动态平衡。NSAIDs主要通过抑制下丘脑PG的生成而发挥解热作用(E错)。
第4题(题型:多选题)
依据神经元的功能和传导方向将神经元分为:
A.感觉神经元
B.运动神经元
C.联络神经元
D.胆碱能神经元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解剖学-神经系统总论-神经系统的组成。依据神经元的功能和传导方向将神经元分为:①感觉神经元(或称传入神经元),将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传向中枢部,假单极和双极神经元属此类。②运动神经元(或称传出神经元),将冲动自中枢部传向身体各部,支配骨骼肌或管理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多极神经元属于此类。③联络神经元(或称中间神经元),是在中枢部位于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多极神经元。此类神经元的数量很大,占神经元总数的99%,在中枢神经内构成复杂的网络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对传入的信息进行贮存、整合和分析并将其传至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根据轴突的长短,可将中间神经元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尔基Ⅰ型神经元,轴突较长,将冲动从中枢部某一部位传向其他部位,因此也称为接替性或投射性中间神经元。另一类是高尔基Ⅱ型神经元,轴突较短,常在特定局限的小范围内传递信息,又称局部中间神经元。所以选ABC。
第5题(题型: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有关细胞水肿机制说法错误的是:
A.线粒体受损
B.细胞膜Na+-K+泵障碍
C.内质网肿胀
D.细胞核水肿
E.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均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CD。
解析:细胞水肿时因线粒体受损,ATP 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积聚,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均,吸引大量水分子进入细胞,以维持细胞内外离子等渗。A、B、E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D。
第6题(题型:多选题)
病理性钙化可分为:
A.转移性钙化
B.静脉石
C.营养不良心钙化
D.动脉石
E.动脉粥样硬化性钙盐沉积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AC。
解析:病理性钙化有两种形式:①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于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体内钙磷代谢正常。②转移性钙化: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故本题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