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2.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过程,其最后一个环节是( )
A.问题
B.计划
C.行动
D.反思
3.某学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后,决心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相结合,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生的需要属于(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下面能体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
A.老师让学生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一位教育专家对一位普通学生说,你是个数学天才,将来必成大器,后来,这位学生果然成为伟大的数学家
C.一位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他说,你就是个笨蛋,将来会一事无成,后来学生选择了弃学
D.老师穿得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5.在开展以“保护家乡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选择活动目标、内容、方式,教师只对其进行指导。这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的( )特征。
A.整体性
B.自主性
C.生成性
D.实践性
二、判断题
1.教育在我们完成正规教育之后就宣告结束。( )
2.非制度化教育就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
3.“胜不骄,败不馁”是意志对人情感的调节控制作用。( )
4.效果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减弱,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增加。( )
5.教师活动中的所有社会关系都要由教育法来调整。( )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D【解析】所谓针对性,是指教育工作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而不是想当然,不是一般化的说教。人们常说:“知子莫如父,知女莫若母。”子女自幼随父母生活,长期相处,父母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熟知子女。所以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2.D【解析】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3.D【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该学生决心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这是一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实现自我理想的心理需要,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4.B【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B 项中正是由于教育专家对于学生的期望,学生朝着这个期望努力,最终成为了伟大的数学家。
5.B【解析】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的特点,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二、判断题
1.×【解析】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2.×【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3.√【解析】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阻力;意志可以调解、控制人的情感。“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情感服从于意志的表现。
4.×【解析】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5.×【解析】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法律性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在教育活动中会发生许多社会关系,它们可以在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社会之间、受教育者与社会之间表现出来。但这些社会关系,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要由教育法来调整,只有当教育活动中的某种社会关系以法规范的时候,才使这些社会关系成为教育法所调整的范畴,教育法才为这些社会关系的调整确定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