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 )不仅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A.《学记》
B.《论语》
C.《师说》
D.《劝学篇》
2.教学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这体现了学生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均衡性
D.整体性
3.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这说明人有( )的差异。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4.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逐渐形成。这一时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A.罗杰斯
B.孟禄
C.桑代克
D.杜威
5.下列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的要求的是( )
A.某教师上班时间玩手机
B.某教师视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而区别对待不同学生
C.某教师在工作之余还对学生进行有偿家教
D.某教师认为自己现有的教学水平已足够应对学生,故不再需要继续探索创新
二、多选题
1.某学者认为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人,与该学者持相同教育目的观的是( )
A.涂尔干
B.凯兴斯泰纳
C.福禄培尔
D.马斯洛
2.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因素包括( )
A.教师的智慧
B.教师的人格力量
C.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D.学校文化氛围
E.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具有的特征包括( )
A.对比关系
B.活动与变化
C.强度
D.新异性
4.小明看到同班的小强,原来物理成绩跟自己差不多,后来买了一本非常好的辅导书,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现在解题比自己快,成绩也大大超越了自己,于是也买来这本书学习。小明的做法属于( )
A.观察学习
B.替代性学习
C.顿悟学习
D.模仿学习
E.机械学习
5.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有( )
A.身心健康权
B.学习权
C.公正评价权
D.人身权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2.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3.D【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题干所述能力、性格方面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4.A【解析】20 世纪 60 年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5.C【解析】“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有偿家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比较严重的违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特别作为禁止性规定提出。
二、多选题
1.AB【解析】题干所述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观点,A、B 项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C、D 项为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2.ABCDE【解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方面:学生对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3)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3.ABCD【解析】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包括:(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
4.ABD【解析】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观察学习也是替代性学习和模仿学习。
5.BC【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