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 )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晏阳初
2.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与人类教育共始终的基本功能是( )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科技功能
3.“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
A.强度的特点
B.新异性的特点
C.变化的特点
D.对比显著的特点
4.以下关于学习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场依存型的学生偏爱自然科学
B.视觉型的学生乐于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C.聚合型的学生习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沉思型的学生适合整体分析问题
5.某老师在实验课上,离开实验室接电话。学生在老师离开后,随意触碰老师的实验用品,导致失火,幸而没有伤亡人员。该老师行为( )
A.触犯刑法
B.属于不作为侵权
C.侵犯学生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
D.没有违法
二、多选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A.普及性
B.强制性
C.基础性
D.发展性
E.选择性
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 )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学生年龄特征
C.课程性质和特点
D.学校的要求
E.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个性心理包括( )
A.个性心理特征
B.意识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情绪、情感
4.关于直观教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
B.正确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C.尽量不讲解
D.语言也要直观
E.直观要与讲解结合
5.下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师的自我评价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求知欲
B.学生评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评价
C.社会评价法是指行为当事人及其他社会成员,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道德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D.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是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任务、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顺利进行、取得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良好效果的基本因素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A【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一个基本功能,与人类教育共始终。
3.D【解析】“万绿丛中一点红”体现了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
4.C【解析】场依存型学生偏好人文、社会科学;场独立型学生偏好理科、自然科学。视觉型学生擅长通过自己阅读来学习,他们习惯于从视觉接受学习材料,喜欢通过自己看书和记笔记来学习,而不适合于听取教师的讲授和灌输;动觉型学生则以动手、动口方式进行学习时的效果最好,他们喜欢接触和操作事物,对于能够动手参与的活动兴趣浓厚。聚合型学生习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沉思型学生往往注重对细节的分析;冲动型学生擅长的则是从整体上来分析问题。
5.B【解析】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学校和教师的不作为侵权行为表现形式有:(1)对学生身体状况关照不力;(2)教师对生病或受伤学生救护不力;(3)在履行职责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4)学校活动组织失职;(5)饮食安全事故;(6)未及时向学生监护人履行告知义务。题干中的老师在实验课上出去接电话,之后学生随意触碰实验用品,导致失火,这属于在履行职责中违反工作要求造成的损害。故该老师的行为属于不作为侵权。
二、多选题
1.ACD【解析】小学、初中阶段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ABCE【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3.AC【解析】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性。
4.ABDE【解析】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4)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5.ACD【解析】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内心信念。A 项错误。学生评价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评价,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评价。B 项正确。社会评价法是指行为当事人之外的个人或组织,如学校或其他社会方面的人员,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道德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C 项错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是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任务、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顺利进行、取得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良好效果的关键性因素。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