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能体现陶冶法的是( )
A.启发引导
B.循循善诱
C.春风化雨
D.扬长避短
2.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 )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A.学风建设
B.培养目标
C.规章制度
D.教学规则
3.心理健康课上,李老师用人格测验量表对同一班学生进行两次测验,获得的分数差别较大,这反映了该量表存在( )
A.信度问题
B.效度问题
C.难度问题
D.区分度问题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客体永久性出现在认知发展阶段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贯彻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的是( )
A.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
C.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D.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二、多选题
1.小强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小强一上幼儿园,才刚刚学会认字,就给他报了一个作文班。上小学后,明知道儿子不喜欢弹钢琴,还是给他报了钢琴兴趣班。这说明小强妈妈在教育过程中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顺序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 )
A.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
B.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D.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下列关于感觉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感觉有补偿现象
B.感觉适应时感受性下降
C.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D.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4.关于观察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可揭示因果关系,可重复检验,数量化指标明确
B.儿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不稳定,各种表现具有偶然性,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观察
C.在“单盲”情况下,观察的效果较为客观可靠
D.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包括( )
A.提高道德认识
B.陶冶道德情感
C.磨炼道德意志
D.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C【解析】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这体现了陶冶法的内涵。
2.C【解析】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3.A【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如果一个人初测时分数很高,而在复测时分数很低,说明测验的信度差。
4.A【解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婴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客体永久性”(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的形成。(3)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4)延迟模仿的产生。因此,本题答案选 A 项。
5.D【解析】“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二、多选题
1.BD【解析】小强刚上幼儿园,才刚刚学会认字,小强妈妈就给他报了一个作文班,这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明知道儿子不喜欢弹钢琴,还给他报了钢琴兴趣班,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违背了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2.ABC【解析】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3.ACD【解析】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其中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因此在感觉适应中,感受性有下降也有提高,故 B 项说法错误。答案选 A、C、D 三项。
4.BCD【解析】观察法缺乏控制,不能说明所观察到现象的因果关系;观察资料容易受观察者的影响而使可靠性存在偏差,为减少观察者的影响,提高观察的客观性,可在“单盲”的情况下进行观察。
5.ABC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1)职业道德意识修养;(2)职业道德行为修养。具体体现在:(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4)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