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招聘服务平台[www.zhaopinya.cn]  
一、单选题

1.下面对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B.教育是指个体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C.教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影响总是好的
D.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3.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的“飞跃”或“质变”的关键年龄是(  )
A.7~8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4.小江上课时因正确回答问题被老师表扬,心里很是开心。但是下午放学回到家因为房间很乱被妈妈训了一顿,还被禁止玩游戏。小江的老师和妈妈的行为分别属于(  )
A.正强化、负强化
B.正强化、惩罚
C.负强化、惩罚
D.负强化、消退


5.在新课程中,关于教师教学行为将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二、判断题

1.针对教育功利化现象,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教育活动不应该有什么目的”。(  )

2.中国古代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  )

3.一位教师在课前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走进课堂上课时仍能谈笑风生,体现了其意志的自制性品质。(  )

4.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

5.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关爱学生”。(  )
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