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招聘服务平台[www.zhaopinya.cn]  
一、单选题

1.把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主张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卢梭


2.(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3.“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4.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学习
D.指导学习


5.古老师接受家长邀请免费参加学生毕业旅游,该行为不符合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中的(  )
A.光明磊落,自重自爱
B.坚持原则,处事公道
C.严于律己,清廉从教
D.勤勉敬业,乐于奉献

二、多选题

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包括(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课堂教学要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就要(  )
A.情境创设
B.新知探究
C.知识应用
D.贯穿训练
E.巩固强化


3.下列关于小学生注意发展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小学高段学生注意广度接近成人水平
B.小学高段学生注意稳定时间可达40分钟
C.小学低段学生注意分配能力迅速发展
D.小学低段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


4.根据罗杰斯的观点,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不包括(  )
A.移情性理解
B.感召力
C.真诚
D.自我反思
E.尊重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
A.为人师表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E.科学研究
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