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体现了( )的教育原则。
A.教学相长
B.启发诱导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2.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者是( )
A.舒尔茨
B.格塞尔
C.威尔逊
D.高尔顿
3.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4.精加工策略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下列运用了精加工策略的是( )
A.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时,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
B.政治老师在指导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时,列出结构提纲并留出一些空位,要求学生填补
C.英语老师教学生记忆单词时,要求学生必须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念单词
D.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章时,要求学生标出一段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
5.下列关于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关系的描述,有误的是( )
A.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B.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C.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不必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D.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
二、多选题
1.教育目的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育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教育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教育目的较理想,而教育方针较现实
B.按结构层次从高到低依次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C.在当下中小学中,升学率最被看重,这属于教育的实然的教育目的
D.教育目的是人提出来的,形式上是主观的,因此教育目的没有客观性
2.教师的教育专业情意包括( )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自我
D.专业能力
3.关于心理的性别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从13岁开始,男性空间知觉能力明显优于女性
B.女性机械记忆能力强,短时记忆广度超过男性
C.男性女性没有智力高低的差别
D.从婴儿期到青春前期,女孩言语发展一直优于男孩
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 )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记忆
E.应用
5.下列选项中,教师在履行自身义务的是( )
A.田老师按时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B.齐老师加入某专业的学术团体
C.白老师批评某学生沉迷网络的行为
D.艾老师为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前往外地参加培训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C【解析】《学记》中提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由此可知,针对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就需要通过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进行解决。
2.A【解析】20 世纪 60 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3.C【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指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哈姆雷特这个角色的理解便不同,这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4.A【解析】A 项中运用了精加工策略中的谐音联想法。
5.C【解析】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二、多选题
1.AC【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从高到低依次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B 项错误。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D 项错误。
2.ABC【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3.ABCD【解析】认知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从 13 岁开始,男性空间知觉能力明显优于女性。男女记忆方面的优势不同,女性机械记忆能力强,短时记忆广度超过男性;男性的理解记忆、长时记忆优于女性。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言语发展的差异从婴儿期到青春前期,女孩言语发展一直优于男孩,在包括接受性和创造性言语任务及需要高水平言语能力的任务中,女孩得分均高于男孩。
4.ABC【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5.AC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故 A、C 两项属于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D 项既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也属于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而 B 项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因此,答案选 A、C、D 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