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揭示了教育的( )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特点。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情绪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这是指情绪的( )功能。
A.适应
B.动机
C.组织
D.信号
4.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5.在世界各地,课程改革是教育界最迫切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关于教育问题讨论的重要主题之一。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课程改革的本质是强制
B.每一个人都是课程改革的动力
C.课程改革应根植于实施的组织和结构之中
D.课程改革呼唤合作文化
二、判断题
1.德育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智育是培养细节的行为习惯。( )
2.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文化形象。( )
3.一般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
4.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课程设计,教学设备资源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
5.在我国,凡是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非有特殊规定,一经公布施行,就在我国的全部领域内发生效力。( )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题干意为: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这句话强调的是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2.C【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
3.B【解析】情绪和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同时,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
4.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A【解析】从宏观角度分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至少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1)课程改革的本质是转化而不是强制;(2)每一个人都是课程改革的动力;(3)课程改革应植根于实施的组织和结构之中;(4)课程改革呼唤合作文化。所以,A 项错误。
二、判断题
1.×【解析】智育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培养细节的行为习惯。
2.√【解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教师的典型文化特征。
3.√【解析】相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4.√【解析】罗杰斯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课程设计、教学设备资源等,而是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5.√【解析】题干所述是国家主权原则和法制统一原则的要求,是教育法规效力性原则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