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B项正确,“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是“荣辱倒错”,体现了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的作用。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C项错误,“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错误意识”同样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这是一种错误、扭曲的反映。D项错误,说法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B。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知性
D.可知性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的物质性。B项正确,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项错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C、D项错误,可知与不可知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回答而展开的。故本题选B。
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D项正确,A、B、C项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民族精神是社会意识,而小康社会则是社会存在。故本题选D。
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争取外援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C项正确,A、B、D项错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中,多次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故本题选C。
5.(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A.多党合作
B.政治协商
C.人民当家作主
D.权力的相互制衡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项正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A、B项错误,说法不够全面,也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D项错误,说法与题目无关。故本题选C。
6.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
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
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缓和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A符合。B人民公社是1958年发动的;C大跃进也是1958年发动的,两弹一星是六七十年代成就;D三个面向是八十年代提出的。故本题选A。
7.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全面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 )。①做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②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③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 ④邓小平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南方谈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依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初”“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全面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实践上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故②正确;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阐述了市场和计划的关系,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促进了思想解放,从思想上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奠定基础,故④正确;做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①错误;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故③错误,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本题选C。
8.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成就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③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④③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事业的发展。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②“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是香港的回归,时间是在1997年;③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2001年;④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法》是在1986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①④②③。故本题选B。
9.当你漫步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时,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对该法典表述错误的是( )。
A.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B.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C.维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D.上面有楔形文字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根据“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该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诞生于两河流域,用楔形文字记载,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因此ABD说法都正确,但是不符合史实,排除;C错误,种姓制度是印度的等级制度,与《汉谟拉比法典》不相符,但是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0.《雅典政制》记载:抽签选举后,拟任官员在任职前需要填写“考核项目清单”,其内容主要包括:直系亲属姓名和男性亲属所在村社的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等。该规定( )。
A.违背了雅典直接民主原则
B.注重考察官员的施政能力
C.保障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D.反映出血缘政治根深蒂固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文明。A项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对雅典官员的考查内容而并没有涉及到有关直接民主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中“是否善待双亲”等内容是考查官员是否具有优秀品质的一些方面,因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雅典官员队伍的素质,故C符合题意;B项材料中涉及的方面与施政能力其实关系并不大,而更多的是个人的素质考查,故B不符合题意;D项根据所学,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有关血缘政治的方面的知识,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