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
A.发展性
B.全面性
C.基础性
D.全体性
2.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多数学生的。这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 )特点。
A.普遍性
B.计划性
C.强制性
D.基础性
3.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学者是( )
A.谢尔顿
B.荣格
C.威特金
D.霍利德
4.人们在寻找自己成败的原因时,通常将导致自己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体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其中,属于不稳定、外在和不可控的归因的是( )
A.能力高低,努力程度
B.任务难度,身体状态
C.运气好坏,外界环境
D.努力程度,身体状态
5.某小学取消了统考,废除了“百分制”,而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评价标准。学校的做法( )
A.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B.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C.正确,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D.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二、多选题
1.关于教育的起源有多种学说,其中教育生物起源说认为( )
A.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自然界
B.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C.教育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D.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2.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东西远比教育教学计划的内容多,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教育者有意识传递的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创建班级文化应做到( )
A.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
B.营造社会化环境
C.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D.营造良好的班风
3.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途径,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的类型有(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4.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划分为( )
A.特殊教学效能感
B.集体教学效能感
C.一般教学效能感
D.个人教学效能感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应( )
A.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B.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C.教育教育就行
D.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D【解析】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狭义地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2.A【解析】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具有普遍性,它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教学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多数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3.B【解析】内外向的概念是由荣格提出来的,他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4.C【解析】韦纳的归因理论把人经历过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其中,不稳定因素包括努力程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外在因素包括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不可控因素包括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故运气好坏和外界环境属于不稳定、外在和不可控的归因。
5.C【解析】该学校采取“评语+特长+等级”的评价标准,体现出该学校淡化了评价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增强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二、多选题
1.ABC【解析】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2.ABCD【解析】创建班级文化要做到:(1)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2)营造社会化环境;(3)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4)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风;(5)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3.ABCD【解析】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四类:(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自我促成的纪律;(4)任务促成的纪律。
4.CD【解析】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学效能感划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5.ABD【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