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荀子一直以“五经”为教育教学内容。其中,( )是荀子教育理论的核心和重点。
A.《诗》
B.《书》
C.《礼》
D.《春秋》
2.教师最基本的形象是( )
A.文化形象
B.道德形象
C.人格形象
D.教育者形象
3.某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因而对该学科学习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长,这种注意力为(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4.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并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这反映了王老师有较强的(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效能感
C.教学监控能力
D.专业知识
5.小丽考试成绩不理想,发卷子时,刘老师对她说:“你还穿‘耐克’,赶紧回家换‘特步’吧。”(耐克的标志像“√”,特步的标志像“×”)小丽顿时羞红了脸。这表明刘老师( )
A.教学语言有失严谨
B.无视学生人格尊严
C.批评学生严而有格
D.教育学生严慈相济
二、判断题
1.相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 )
2.个体发展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
3.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 )
4.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应严加看管。( )
5.从2008年秋季起,全国城乡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免费性。( )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C【解析】荀子的教育内容,仍然是以儒家的传统教材为最主要部分——《诗》《书》《礼》《乐》《春秋》,荀子虽以“五经”为教育内容,但却以《礼》为重点。“礼”是荀子整个教育理论的核心。
2.B【解析】教师的道德形象被视为教师最基本的形象。
3.D【解析】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题干中,某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对该学科学习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长,这种注意属于有意后注意。
4.C【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5.B【解析】题干中刘老师的话语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二、判断题
1.×【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2.×【解析】个体享用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3.√【解析】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
4.×【解析】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因此,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
5.√【解析】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从 2008 年秋季起,全国城乡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免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