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招聘服务平台[www.zhaopinya.cn]  
一、单选题

1.教育目的因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在性质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教育目的。人们通过接受教育获取许多知识和经验,在各种活动中能高效地完成任务,这属于(  )
A.价值性教育目的
B.发展性教育目的
C.功用性教育目的
D.终极性教育目的


2.《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是(  )
A.生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
C.行为目标
D.普遍性目标


3.压力反应的三个阶段不包括(  )
A.冲击
B.焦虑
C.安定
D.解决


4.小刚同学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和老师交流,学习上遇到问题也没勇气向老师求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向李老师请教了一个问题,李老师耐心的解答并对他的行为给予了表扬,从此小刚逐渐地学会了主动与老师交流。李老师改变小刚的方法属于(  )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全身松弛法
D.强化法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是(  ),其出自《礼记·中庸》。
A.慎独
B.爱岗
C.内省
D.终身学习

二、判断题

1.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在学习上存在问题障碍的学生,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

2.当前部分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主要是教育认知方面的局限,与德育方法的选择无关。(  )

3.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

4.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人格无共性可言。(  )

5.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
查看答案解析